作為一個公民,我想在這裡整理、思考、分享、開啟對話。
關心服貿,除了去立法院現場,你還能做什麼呢? (關鍵評論網)
這篇文章整理了許多關於服貿協議的網路資訊,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篇文章明確地點題,讓我們想想除了瀏覽他人的觀點,按讚分享外,如何超越網路連接社會。
我認為這整起服貿事件可以分為下面三點思考:
反對/支持服貿協議
反對/支持審定程序
反對/支持公民抗議方式(佔領立院)
我反對現在的服貿協議
最大的原因,四個字:中國因素。
最初反對服貿協議中著名的論點是由台大的教授鄭秀玲等學者針對經濟層面的分析,旨在比較協議中各項產業台中雙方的利益進退,也就是在各項目上到底哪方得利。
而在最近的討論中也看見針對鄭秀玲的分析提出的反駁意見,我認為這篇值得參考,也提醒了我注意各種論述中可能刻意被隱藏的資訊。
但在這些正反的經濟觀點攻防中,我卻不免疑惑,政治的因素似乎被放在較後線的討論戰場?我以為,雙方的利益得損固然重要,卻不是影響我支持或反對服貿的最關鍵因素。單就經濟面來說,我不認為有哪一種協議可以在每項細節都達到平衡,其中必定有得有讓,就看雙方最後如何取捨,協議的"協"既是協商也是妥協。因此往讓利的牛角裡鑽,我不能說服自己單就難預測的經濟得失去反對這樣的協議。
但是就政治的層面,我卻認為絕對有理由憂心。當我們在談論自由貿易時,我們想像的對象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但當我們談論服貿協議時,我們的對象是一個叫中國的國家,我怎樣都不認為可以把自由貿易和服貿協議等同並論。(對了我觀察到一件有趣的事是和我有相同疑惑的人通常舉的例子都是美、日,例如我自己和朋友討論時用的話就是:對象是中國和對象是美、日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嗎?似乎也揭示了台灣和美、日間高度的貿易依存關係。)這個中國(草民實在不認同什麼一個中國,他是中國我是台灣)部署飛彈對著我們,在國際場合打壓我們,直到今日都還打算統一(可能他們覺得是解放)台灣的中國。
你覺得中國時報現在的觀點中立嗎(的確是很中沒錯),一個高度倚賴中國市場的資本來源可以如此影響他手下的企業,那麼真正來自中國的資本會如何操作他所持股的企業?
另一個我思考的問題是協議中針對違規事項的防範與處罰。關於防範,我觀察到的重點是就限制持股比例的方式來規範潛在的控制風險,例如電信服務業者總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不具控制力。我的問題是,今天一個持股49%的中資假設再拉攏或收買到另外幾%的台資,那他還是不具控制力嗎(不具控制力這個敘述我總覺得太過概括而不清楚實質內涵)?又,今天你的公司裡一個佔股49%的聲音跟你談判,你會不會偏斜原本的立場?關於處罰,我則是並未看到明確的處罰法規,我想問的問題是假設真的違規了,怎麼處罰?另外抱歉讓我用個極端的譬喻來問提另一個問題,今天你被強暴了,事後當然可以循法律途徑訴訟求償,但你就是已經被強暴了,假設今天被強暴的是我們的資訊安全、我們的交通物流、我們的言論自由呢?
與其被慢性麻醉,我寧可被害妄想。
(我並非反對和大陸經濟往來,但在兩國特殊政治軍事關係下,我想一切的經濟往來更應被嚴格檢視。)
(這一片討論裡有一種謬論是把前進中國和接軌世界相提並論,中國是經濟強權但她不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代表,對中國採取謹慎的態度更與故步自封或鎖國政策完全是兩碼子事。)
(回到經濟面,我認為政府應該對民眾提出各種選項比較以及評估結果才具有說服力,而不是拿一個服貿出來說這就是好的要你接受,那除了服貿之外我們有沒有其他的經濟選項呢?)
(對了和這段討論比較沒有關聯,但我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官方的經濟評估發布的時間是102年7月15日,而簽署的時間點是102年6月21,咦?)
<相關連結>
服貿協議的草率令人震驚──剛與馬總統會面的倫敦政經學院教授Christopher Hughes談話側記
我反對目前的審定程序
我想將整個服貿的簽署過程分為此次粗暴闖關前後討論。闖關之前的問題承接上段的思路,我認為政府最大的缺失在於將和大陸簽訂協議和一般國與國經濟協議相比,試圖將這種非透明的檯面下的協議模式合理化。而政府提出的另一瑕疵論述是不通過服貿,我們就難以和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因為其他國家會認為我們不守信用。我的問題是,有哪個國家不知道台灣和大陸間的特殊政治關係,今天假設是西藏因為不願被大陸以商綁政而拒絕簽署貿易協議,你會不會得出西藏在經濟上不守信的結論?當前政府提出的說辭無法取得社會普遍的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速讓服貿通關,我認為程序上是值得檢討的。
粗暴闖關的問題比較複雜,牽涉到法律層面的解釋,核心的問題在於服貿協議可否如同國民黨宣稱的視為行政命令。我沒有法學背景,閱讀這些資料時覺得頭昏腦脹,難以消化,但至少得出的結論是服貿協議究竟是不是行政命令這點還有爭議。而一個尚有爭議的重大議題就這麼草率地被張慶忠用計偷渡,簡直就是一齣劇情充滿瑕疵,演技粗製濫造的鬧劇。
服貿協議審查三個月「自行生效」?騙你不懂!協議其實不算「行政命令
「ECFA服貿協議的內容主要在規範兩岸服務市場開放。事實上我政府自民國98年6月起就逐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迄今計開放3次;以項目計算,製造業已開放97%,服務業開放51%、公 共建設開放51%。依此次兩岸所簽服貿協議,我方所開放的64項產業其中就已有45項在原開放之列,此45項產業至今有陸資前來投資者僅20項。由以上可見,有關服務市場的開放從來就 屬於行政命令,並未涉及法律的修正且無須另以法律定之。」
我是認真的想問,誰看的懂這段文字前後的邏輯關係?這結論到底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到底由以上如何見得?????
我支持這次的公民抗議
有人說,佔領立法院這樣的手段太過激烈、粗暴、不理性,為什麼不先循和平"民主"的方式,大家好好談呢?
有啊,政府終於辦了公聽會,但是政府始終抱持著是政策宣傳不足的態度持續進行單方面的辯護,而不是真正願意去討論有何可以修正之處。
我們的行政院長說:立法院可以對服貿協議逐條審查,但沒有修改權,因為條文對台灣極為有利,所以不需要改。你覺得他有在聽人民說話嗎?
我們的立法院憑自己的片面解釋偷渡了服貿協議,而這個政黨和這個政府給了我們什麼交代嗎?
有的,人民有照著民主的規矩先來,可是政府怎麼回應人民理性和平的抗議?而現在批評佔領立院是暴民的你們,在那個時刻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
他們不是暴民,他們是公民。當我們的主流媒體斷章取義,將他們塑造成一種無知受操弄的形象時,他們只能自己透過網路發聲,呈現真實的樣貌。他們維持秩序,交換意見,明確清晰的表達訴求,在街頭舉辦公民課。他們沒有媒體話語權,自己架起網路直播,一舉一動都不遮掩可受公評,而人們選擇相信那些經過剪輯的報導,不願到現場去看看到底真相是什麼。
有人說,無論如何,佔領立院違法,違法的事就是暴行。我想問,是誰逼得良民從事暴行?
在關於佔領立院的攻防中有幾種謬論我也要在此反駁,有人說學生就該好好讀書,不要碰政治,那請問歌手是不是就只能唱歌,郵差就只能送信,醫生只能看病?這種對職業身分的僵固想像完全忽視了學生也是公民的基本事實,那麼今天勞工為爭取權益上街,你是不是要說勞工幹嘛不好好待在工廠裡,醫護人員上街你是不是要說醫生幹嘛不乖乖待在醫院裡。
另一種說法是這些學生都不好好讀書,那麼請問這些學生假如平時都溫良恭儉讓科科考一百,你是否就同意他們可以出來參加社會運動?這兩者間根本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我甚至覺得必須為反駁這種荒唐的言論打這一行字感到不可思議,真的。
不要再問我了 你已經不是第一個人問我這個問題:到底學生佔據立法院是不是不法?你們自己也唸過書,市民不服從的意思是,人民對於國家嚴重不法行為的必要抗爭行為。
我該怎麼做?
我認為要求每個人都對服貿協議的內容全盤理解是不可能也不切實際的,因此對於那些批評"這些反對的人有全面理解服貿的內容嗎"的人,我想用相同的問題問:"那些支持服貿協議的人有全盤了解嗎"。假如你不認同在無法"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不該反對,你是否也認同在無法"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不該支持呢?這正是目前一派人對服貿就要輕率過關最大的疑慮,因為人們都還不了解,所以就這樣讓服貿過關當然可議、可怕、甚至可惡。
我是否可以問問馬英九知不知道第幾項第幾條裡雙方的開放條件內容為何,請他分析利弊為何,替代方案為何,補救機制為何,假如他其中一段語塞結巴還得看報紙才知道,我能不能就下結論說他對服貿沒有全盤了解,竟然還口口聲聲說服貿是個好東西,簡直荒唐!
我以為,對每一個關心這個議題的公民而言,爬梳細究每項細節時在不切實際,真正實際的做法應該是先有基本的認識後,再針對與自己切身相關的項目深入理解,自己到底會受到什麼影響,可妥協與不可接受的部分為何。以我自己為例,我就應該好好的看醫療相關的項目,除了經濟上面的利益外,還應該思考在政治、文化、社會等面向上簽訂服貿協議,對於醫療會有怎樣的影響。
我認為至少有兩點問題
1. 把醫療視為可貿易的商品內容,用商業化的模式管理經營是一回事,但將醫療單純視為服務貿易的一種,而忽略了醫療在台灣具有的社會福利性質,我認為是很危險的。這似乎釋出了一種鼓勵醫療往營利面調整的趨勢,而使醫療行為決策的自由在未來更受限於商業利益的考量,而不利於提供病人最適切的醫療照護。
2. 粗糙的評估過程與可鑽漏洞的協議內容,先來看官方的評估報告中這一句「依協議內容,陸資對於我國醫療服務係資金挹注為主,並無掏空醫院體系之虞。」掌握資金的一方會對於醫院體系沒有影響權力?這條的前提是非台灣身分的自然人不得擔任超過三分之一的董事席位,但讓我們想想,董事會中每一位董事的分量相等嗎?假設這三分之一的董事掌握了過半的資金,是這三分之一的董事說話大聲,還是剩下的那三分之二能有力反抗?
第三場服貿公聽會重點整理:不是怕競爭,而是醫療該被視為一種可貿易的生意嗎?
《對不起借過,讓專業的來!》告訴你服貿協定醫療部分的真正眉角問題在哪裡。
我在思考醫療面的問題時首先的出發點是作為一個醫療從業人員,服貿協議簽訂後對我會產生什麼影響,但後來我開始思考的問題是,服貿協議簽訂後,對於人民就醫的權利與品質會有什麼衝擊。比方說大陸開放台灣醫師到對岸執業,對台灣醫師來說當然是利,讓他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但是對台灣的民眾而言,假如受過良好訓練的醫師在利益的考量下都選擇到大陸執業,對於台灣的醫療品質會有什麼影響?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136
這篇整理了關於服貿討論中值得一讀的文章,請參考。
我花時間閱讀,儘管消化困難還是努力用我所學到的邏輯辯證的方法檢視我所陌生的領域,因為我是個公民,是我深愛的台灣的公民。我不願自己踐踏前人努力為我們爭取來的民主與思想言論自由,我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討論空間,所以我不能沉默,不能旁觀,不能不去挑戰,質問,反省。
這片文落落長,原先我也希望能盡量條理分明的整理陳述自己的意見,但在一邊查找資料一邊與周遭親友討論的過程中,各種新鮮的想法和問題不斷冒出,讓我一邊寫一邊忍不住東增西補,回頭看時已和原本預想的架構有些落差。我會繼續觀察、繼續思考、繼續問、繼續說、繼續寫。這篇文章會再演變成怎樣我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會怎麼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寫這篇文章,我永遠不會知道。
我的一個長輩奉勸我們年輕一輩多聽、多看,少發言表示意見。我在這公開的場合回應這位長輩,恕難從命。不去對話,不去實踐,不去互動,不去改變,你要民主怎麼成熟?
(我在和朋友的討論中獲得許多,對於自己原本的問題有了答案(比如我疑惑台灣為何不能加入其他經貿協議,在優秀學弟分享的文章裡和研究兩岸關係的姊姊的回應中有了更清楚的認知),對於原本模糊的論點有了清楚的立場(比如在和優秀同梯的討論中我自己更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因素在這整個議題中的重要角色。)。我想說的是,去討論吧!)
(就在我打算收尾這篇文章的前不久,一個比我年輕的女孩問我和朋友對於黑箱有什麼想法,我起先笑笑地說噢這很複雜該怎麼說呢,可能要講很久,然後又埋頭繼續看網路上各種論述。但就在我們要分別時,我突然決定短暫的告訴她我對服貿的想法,有點唐突而混亂的說了一串。朋友問我為什麼突然想對她說?我想是因為我也想聽其他世代的人會怎麼對我說,說他們的憂慮與期待,說他們的疑惑與信念。所以今晚我說了一些,而明天我想聽她怎麼想。)
http://imgur.com/Pnxkfdo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87/article/1138 上面已經分享過的這篇文章我以為重點不在譯者有沒有逐字呈現,或是這篇文稿是不是哪位重量級大師的意見,身為資訊接收者,你應該做的事是去思考這樣的論述是否合邏輯,有沒有證據,並審慎檢視自己是否接受這樣的說法,接受或否定的理由為何。
文中各種論點也許你我有不同看法,但我想最後這一句你我都會心有戚戚焉。
Perhaps you should be telling me what’s going on in Taiwan. You’re from Taiwan. You know much about it than I do. And it’s about your generation. What’s going to happen in your generation?
我希望知道你怎麼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