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微微崩潰。
既靜緩又洶湧,這是我讀完之後的最大感想。
我一直覺得能駕馭文字的真正高手分為兩派,一是像徐志摩楊牧那樣能夠信手拈來好幾句應天上有的瑰麗譬喻或點睛之筆,
另一是像琦君或林文月這類筆觸淡若水常之卻甘若醴或苦若淚,幾件生活尋常瑣事的書寫就足以使你產生極大共鳴。再剩下
的無非就是賣弄胸中點墨,拚命堆砌詞藻的沙堡或集於將自己塑成一尊憂鬱雕像的人了(看這段即是最好示範。)
時間微微崩潰。
我記得讀到了這樣的句子,剛才回去翻卻遍尋不着。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短短的六個字卻讓我覺得寫盡了喪親的感受。
這次回屏東掃墓,臨去時阿公的身影被整屋的寂寞壓著,一樓透著的微光只是讓屏東的夜顯得更靜更黑。當初想讓大家回屏
東時能有多點空間,蓋了棟格格不入的新穎透天大樓,立意是良善的,但空間越大空虛或許更大。每次隔著車窗看見阿公彷
彿被囚在這棟大樓裡,用滿臉皺紋的微笑向我們揮別,總讓我不忍。
去年阿嬤離開了以後,就剩阿公一個人守著這片他守了一生的土地。我記得告別式上,阿公的眼角沒有太多的淚水,我當時
揣想阿公也許是早已預想了這一天,因此才能強忍噙住了吧,多麼殘忍而天真的想法。我想再怎樣做好心理準備,都不能面
對這樣突然的打擊,我想當時阿公也許正微微崩潰。
讀完書以後,我開始想到,過去這一年,阿公應該每天都得跟不停湧上的回憶對抗吧。不管是那棟象徵時代變遷的大樓,還
是羸弱偎在一旁的舊厝,或者那一大片風中翻飛的的青綠的田野,那些在澄藍天空下縱橫交錯著的阡陌,真的有阿公阿嬤不
曾一起牽手走過的地方嗎?
牽手一直是我覺得台語裡很美的一個詞,可是如今牽著的手已經放開了,永遠地鬆開了。
回到書,僅僅花了兩三天讀完以後,我一點也不驚異於自己驚人的效率。沒有炫麗的技巧,只是很多事件的陳述,甚至不帶
有太多景物和感受的描寫,這本書應該要是乏味平淡的。原本應該如此,可是就是因為沒有太多的道德教訓,不處處強調面
對死亡時我們應該多麼樂觀的去擁抱曾經的美好,而是赤裸裸的陳述自己的自憐與哀慟,反而更顯的真,讓人揪心的真。
在靜筆底下,有太多洶湧的感情。
我不懂寂寞,也沒資格談寂寞。我記得這次離開屏東時,我這麼想。
我那時想,阿公該怎麼樣在清明這樣一個追憶的日子裡,從這樣無始無終的寂寞裡泅潛出來?
但在那之前阿公已經獨自過了三百多個這樣的夜了,靜默的闃黑的夜。
既靜緩又洶湧,這是我讀完之後的最大感想。
我一直覺得能駕馭文字的真正高手分為兩派,一是像徐志摩楊牧那樣能夠信手拈來好幾句應天上有的瑰麗譬喻或點睛之筆,
另一是像琦君或林文月這類筆觸淡若水常之卻甘若醴或苦若淚,幾件生活尋常瑣事的書寫就足以使你產生極大共鳴。再剩下
的無非就是賣弄胸中點墨,拚命堆砌詞藻的沙堡或集於將自己塑成一尊憂鬱雕像的人了(看這段即是最好示範。)
時間微微崩潰。
我記得讀到了這樣的句子,剛才回去翻卻遍尋不着。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短短的六個字卻讓我覺得寫盡了喪親的感受。
這次回屏東掃墓,臨去時阿公的身影被整屋的寂寞壓著,一樓透著的微光只是讓屏東的夜顯得更靜更黑。當初想讓大家回屏
東時能有多點空間,蓋了棟格格不入的新穎透天大樓,立意是良善的,但空間越大空虛或許更大。每次隔著車窗看見阿公彷
彿被囚在這棟大樓裡,用滿臉皺紋的微笑向我們揮別,總讓我不忍。
去年阿嬤離開了以後,就剩阿公一個人守著這片他守了一生的土地。我記得告別式上,阿公的眼角沒有太多的淚水,我當時
揣想阿公也許是早已預想了這一天,因此才能強忍噙住了吧,多麼殘忍而天真的想法。我想再怎樣做好心理準備,都不能面
對這樣突然的打擊,我想當時阿公也許正微微崩潰。
讀完書以後,我開始想到,過去這一年,阿公應該每天都得跟不停湧上的回憶對抗吧。不管是那棟象徵時代變遷的大樓,還
是羸弱偎在一旁的舊厝,或者那一大片風中翻飛的的青綠的田野,那些在澄藍天空下縱橫交錯著的阡陌,真的有阿公阿嬤不
曾一起牽手走過的地方嗎?
牽手一直是我覺得台語裡很美的一個詞,可是如今牽著的手已經放開了,永遠地鬆開了。
回到書,僅僅花了兩三天讀完以後,我一點也不驚異於自己驚人的效率。沒有炫麗的技巧,只是很多事件的陳述,甚至不帶
有太多景物和感受的描寫,這本書應該要是乏味平淡的。原本應該如此,可是就是因為沒有太多的道德教訓,不處處強調面
對死亡時我們應該多麼樂觀的去擁抱曾經的美好,而是赤裸裸的陳述自己的自憐與哀慟,反而更顯的真,讓人揪心的真。
在靜筆底下,有太多洶湧的感情。
我不懂寂寞,也沒資格談寂寞。我記得這次離開屏東時,我這麼想。
我那時想,阿公該怎麼樣在清明這樣一個追憶的日子裡,從這樣無始無終的寂寞裡泅潛出來?
但在那之前阿公已經獨自過了三百多個這樣的夜了,靜默的闃黑的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