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會很雜亂的這篇。

沿海岸線,何需徵友。我仍舊是喜歡和以前的朋友相聚,雖然已經離散很久,重聚時仍能天南地北的亂聊,但是有些人的話題很情色就是了。很享受那種遠離現下生活環境的片刻愉悅,那種不需顧慮放肆說的話語進入行人或鄰居耳朵後會被如何放大渲染的自在。

前幾天夢裡彷彿漫著地下室潮霉的氣味,雨跟司令台說些什麼呢,窩在地下室裡的我們還沒那麼認真想過童軍守則有多深刻。



最近在想關於文化擁抱這回事,我們應當熱愛自己的文化嗎,或者說我們應該如何知道我們所擁抱的不是被製造出來的假象?我們活在怎樣的價值觀下呢,似乎我們的文化不是我們能選擇的,我們有可能不囿於外力而成為自我想成為的人嗎?

我常在想要是我出生在中東國家,我該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呢,我能從哪裡得知這世界的真相(如果這世界竟有真實的真實的話),我也會質疑人們如何確信他們才是正義的化身而我卻是仇恨的禍端呢?人們會說我從小就被洗腦,但你們如何知道自己不是?所謂普世的價值,是由誰證明的呢?

要是我是德國人,我如何應付其他人眼裡閃爍的納粹恐懼,我如何推倒隱形的圍牆融入另半邊。要是我是美國人,我如何找尋光鮮亮麗的資本主義後,這廣土下脈動著的拓荒記憶呢?

事實是,我出生在島嶼的南方,也有只屬於這島國才有的思考。


我在想集合名詞被濫用的可怕,學生,我們,是指誰呢?

想來是媒體太過泛化的後果,也許到那兒的人確實帶有政治傾向,但要說他們就是誰動員的或與誰有利益掛勾未免太過離譜。而可怕的是,有人如此報導,也有人相信。

不如好好的整理這場抗議的本質吧,來一個集遊法專題好好比照各國內容,看看不同團體提出的修正方案各有哪些利弊,都強過報導到現場嗆聲的老伯吧。

我自己是很感謝他們的衝撞在這社會裡激發的思考,自然衝撞的形式是有討論空間的,但什麼事情裡都是沒有純然的對錯的。


看了一些文章,突然發現一件略為可怕的事,這本應當是公民共同關心的議題,然而卻不免在那些專家學者理路清晰的文章裡,在那些白紙黑字引文條列的法規間,自我的聲音慢慢的微弱了,有一種微微的自卑慢慢壯大了。

好像你不知該拿什麼去與他們討論這樣一件和你切身相關的事情,你也想發聲可是你瞭解的足夠嗎,你不禁想起你有時覺得政客操弄人但你要具備如何的知識才能擁有獨立且並不空泛的見解呢。

你有一些疲憊沮喪,好像你也只是那些趕著新聞熱潮才去關心國家的人,亡羊補牢的閱讀能讓你有資格站在等同高度的台階討論這樣的議題嗎?

而那些去國懷鄉的文字是怎麼回事?竟然讓你在安逸中卻想望著一點烽火,多幼稚啊你。

你枕著幾行詩睡去了。

可你心中是恆久愛著這國家的。

非政治文,是潮流文唷XD。外面天氣的確滿潮的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