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我明明沒看完竟然還交的出心得

雖然距離則堯大師好遙遠不過我可也是花了一個晚上喇叭出來的啊

題外話題外話 非商業片好看許多



以下不看也罷

或許有時候,我們寧願當個長不大的小孩,只需要依賴和被關愛。但有時與你期望背道而馳的真實,往往讓你不得不掙扎的起身,推開成長的大門。 這部電影其實是關於一個少年的一首歌,矛盾而酸楚的一首成長之歌。
最初聽到這部片名,再聽到老師的大略解說大綱,我以為描述的會是他在母親病重後被送往親戚家遭受虐待之類的悲苦童年型電影,但我徹底猜錯 了。在他叔叔家迎接他的,相比之下可能是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在那裡也沒有會捉弄他的同學,有足球可踢,有玻璃工廠可待,有一整片如畫的風景與 宜人的鄉村氣息。這是我覺得導演處理的很好的一種手法,因為就是在這樣暖暖的氛圍中,一個少年的成長心事益加突顯,有許多不同的情緒開始在英 瑪底心醞釀,這些情緒也幾乎是成長中不可豁免的。
我想小鎮是一個與英瑪原本生活充滿對比的世界,在原本的生活裡,他只想盡力討母親歡心的舉動卻弄巧成拙都惹母親發怒,他天真以為的一切彷 彿都成了罪行,他甚至不明白他的母親為什麼愛書多過於他。而小鎮的生活也許是一種包容,一種原諒,在小鎮裡他喝牛奶時的焦慮症狀被其他的玩笑 輕鬆的帶過,在小鎮裡他能享有他的年紀應該有的關心,不論來自於叔叔或是工廠裡認識的女人,小鎮提供了成長中該有的美善的部份。
但儘管小鎮生活的令人放鬆,英瑪卻無可避免的得認識到迎向這樣一個心靈的休憩所也象徵著與就有的生活別離,得失之間我們有些人一輩子也未 曾看破,又何況是英瑪?而在幾次小鎮與原本家庭的來回間,導演也巧妙的帶出了生老病死的無常與時間未曾停下的腳步,英瑪在假期結束後,回到原 本的家中,開心的想與母親分享小鎮生活,無奈母親已經是具羸弱的空殼,英瑪只能盡力想能買什麼禮物送母親,而不願面對母親枯稿的事實。而最後 世界還是沒有叫醒母親,英瑪又必須再回到小鎮,這回原先在叔叔家的老人竟然也過世了,兩件死亡,一個濃一個淡,卻只是一個季節裡的變化,來的 匆促的好像成長。
影片裡另一個令我注意的,是成長中的追尋,我想其實英瑪一直在追尋一個依靠,一個心靈上的依託,從他的媽媽到他的小狗到後來在工廠裡認識 的女人,而最後這些人在他的生命中都已下站,他的尋覓在生活中蛻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成長,在一連串的追悔中,他開始踏出沉穩且帶著微笑的步伐。 而性事一直是成長的旅途中,我們勢必闖入的風景,我想導演也利用了對性的好奇與抗拒來貫串整部片,從一開始拿玻璃瓶當做女性的生殖器模擬 性交的舉動,到後來在工作室中他對於女體的好奇,這大概是所有少男成長中必定履踏的路吧。而另一方面,他在小鎮認識的女孩卻努力想遮掩自己會 變的跟其他男生不同的事實,對性的好奇與抗拒在兩個年輕的生命上的到了印證。但影片有一段,卻是女孩以挑逗的口吻性暗示英瑪,好奇與抗拒在這 一轉瞬角色忽地互換,似乎也揭示了成長裡總是充斥著的心理變化。
貫串全片的另一重點,是英瑪在遭逢挫折後,會以他曾聽過的悲慘故事來提醒自己其實幸福的多,而這些故事則呼應到英瑪所面臨的處境。例如在得 知母親死亡噩耗時他用了一個跑步的人被標槍刺穿而死的例子,或許他的心靈同時也像被悲傷狠狠的刺了一槍。英瑪一直提起的關於蘇聯的那隻太空狗, 其實也是一種將自己與母親投射到科學家與狗的身上,他害怕自己是按下發設鈕的那雙罪孽深重的手。但我從這樣的片段裡,看到的卻是一顆稚嫩的心用 悲傷故事築成的一座虛幻的堡壘,有時連我們都無法看破這世間的執迷體認自己的幸福,一個年輕的男孩卻能這麼輕易的看破嗎?我總覺得那是帶點憂傷 的逃離,一種急於成熟的精神麻醉。
電影的尾聲,時序更迭,一切的悔恨與哀愁都隨著時間的長河靜缓的流走,惟有一些感觸與思緒沉澱在生命的河床,小鎮的女孩接受了自己的美麗,連 天天在屋頂釘補的方松竟然也離開了他的天地下來游泳,英瑪不再是那個只需要依賴與被呵護的男孩,但他成了什麼樣的人呢?成熟穩重或通達?我想我 們終究不得而知,畢竟他是他故事的主角,只有他才能品味那在他心湖微微的波紋,這也許就是成長的況味了。
四季總是這樣週而復始的唱過來,我們只能繼續旅行於生命的途中,馱著成長的行囊和著那首歌,那首矛盾而酸楚的歌,而沿路,自有芳美的花朵為我 們盛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